志愿者登记车辆人员信息
1月31日,正月初七。9枚红手印,齐刷刷按在白纸黑字的《请战书》上。
家住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宁河村的万祖毅,正在西南大学读研。他是第一个在《请战书》上写下自己名字,并按下红手印的人。接着,舒雪雯、张英等8名志愿者在他的名字后,依次写上名字,按下手指印。其后,又有6名大学生加入。
“希望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岗位,为保护家园、守护乡亲,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。”
志愿者在劝导站的简单午餐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,大昌镇党委政府在第一时间设立“社区防控临时党支部”。当地返乡大学生中一批优秀青年党员、团员知道后,纷纷向党支部递交“保卫家园、守护乡亲”的《请战书》。
接过“战旗”后,在大昌镇的街道、小区、市场等重点地段,总能看见青年志愿者集中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志愿服务的身影。他们左臂戴着“青年突击队”袖标,通过小喇叭、流动宣传车等方式告知居民勤洗手、出门戴口罩等防疫知识,及时劝返外出车辆和行人。同时,志愿者们进行24小时轮流值班,入户反复排查返乡人员,进行信息登记、体温测试等。
志愿者万宝全等三人在劝导站合影
“出门戴口罩勤洗手,咳嗽打喷嚏捂鼻口,蛋类肉食类煮熟透,人多热闹处不瞎凑……”毕业于北京迷笛音乐学院的万宝全,发挥自己播音主持特长,用巫山方言录了一段疫情防控宣传语。
“农村是人口大群体,也是宣传工作的难点。要让群众听得懂、听得进去,就得用本地方言。”万宝全向记者如实说。
第二天,大家带着方言版“防控十条”再进社区。地道的巫山话,从小喇叭里一传出,就引得很多居民打开窗户,探出头,一听究竟。
大昌镇党委向“青年突击队”授旗
近期,小雨、湿冷天气不间断,也未能阻挡青年突击队员们的青春火热。他们坚持驻守在劝导站,查验、记录、拍照、放行。每一次招手、每一个微笑、每一道程序,在淅沥沥的小雨中,都是一道青春独有的美丽风景。
附近居民被这群年轻人的坚持所感动,纷纷主动为他们送上热茶、牛奶,一位老人还专门送来了雨伞……看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,青年志愿者们工作热情洋溢。
九名志愿者的请战书
“我们希望能用一只口罩、一个测温仪、一个登记本、一份责任担当,筑起抗击疫情的’青春防火墙’。”万祖毅、舒雪雯等志愿者表示,保卫家园、守护乡亲,是他们的共同心愿;不忘初心、青春无悔,是他们的共同誓言。
志愿者和社区干部开展联防联控
(作者: 向君玲)
(作者单位: 巫山县融媒体中心)